唐僧如果吃肉会怎样?-不苦堂
后台留言:
火爷,我刚刚听到朋友在讨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如果唐僧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后一个劫难,是让他吃肉。那么他是该吃,还是不该吃呢? 虽说我觉得,这肉,吃不吃拉弥亚,其实并没有什么要紧。清规戒律,大抵是为了让我们努力从执着、痴妄当中走出来。但如果真的走了出来,明白凡所有相,皆为虚妄,不需要执着。那此时,对清规戒律,是否也应该放下执着呢?
答案很简单:不吃世家妇。
唐僧持的是汉地的戒,包括了吃素这一条。如果破了,不好意思,卡,重头开始,再来一遍81难吧。
在这一关上,唐僧吃肉是执着,不吃也是执着。他跟我们一样,还没有离开心意识的分别。什么意思呢?肉端上来,眼见肉色,鼻闻肉味,没问题破馆珍剑。但如果是凡夫,这时候心念就会活动,禁不住喜欢、厌恶或不喜不厌的情绪。这里就是执着了黄修源。把肉放嘴里,舌头尝到味道,口腔触碰到滑腻的触觉,心念又禁不住开始活动,所感之处,无不是执着。
行为可以骗人戴文渊,但心骗不了自己。哪有说不执着就不执着的事?必须到了一个层次,六根无用,六识不动,无我无相才行。在这之前,好好守戒。三无漏学戒定慧,戒不圆满,定就不深厚,慧就没结果,一环套一环,所谓次第是也。如火箭一般,戒和定是助推器雷比尔将军号,在慧还没有进入太空之前,就靠这两个“执着”突破大气层了。
如果是禅宗,吃肉不吃肉就是个参头。有个公案,我记的不是很清楚,说的是一位禅师经行,在脚提起和放下的那一刻,心里起了疑情,提起?放下?一时顿悟。
我们的美男子阿难也是,佛陀涅槃后结集,他不是阿罗汉,不能参加,急得跟什么似的,打坐经行不断,希望能一举突破。就在这当口,累了,想睡觉,斜身往床上一躺,脸刚贴上枕头,突然云开月明,大彻大悟。
这都是一线之间的觉,在执着和不执著之间达到了平衡,离了心意识。唐僧则还在与粗重烦恼做斗争的状态,不然也不至于美色当前就失了魂,还要靠孙悟空提醒。这时候吃肉,不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吗?
唐僧从什么时候开始觉悟?到了灵山要渡河的时候:
孙大圣合掌称谢道:“承盛意接引吾师。师父,上船去,他这船儿虽是无底,却稳;纵有风浪,也不得翻赵涵竹。”长老还自惊疑,行者叉着膊子,往上一推。那师父踏不住脚,毂辘的跌在水里,早被撑船人一把扯起,站在船上。
师父还抖衣服,垛鞋脚,抱怨行者。行者却引沙僧八戒,牵马挑担,也上了船,都立在舟旱舟唐之上。那佛祖轻轻用力撑开,只见上溜头泱下一个死尸。长老见了大惊,行者笑道:“师父莫怕,那个原来是你。”八戒也道:“是你,是你!”沙僧拍着手也道:“是你,是你!”那撑船的打着号子也说:“那是你泉友之家!可贺可贺!”
行者这一推,才推开了唐僧了生死门。董翠婷跟禅宗的棒喝一样晴雯歌简谱。这样算起来,孙悟空反倒是唐僧的师父意甲七姐妹。
西游记的唐僧,就是这样的愚僧。就算到最后,无字经就在眼前千颂伊弟弟,还觉得被忽悠了。渐悟尚且不足,自己顿悟更是不可能。好歹就是靠戒体严密(他的肉就值钱在这里,并非他有多深的修为),才脱离了肉体凡胎,超凡入圣。
我们绝不能拿执不执着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心下的命令能算数么?还不是执中生执。最后还是以禅宗的话结尾:言语道断,心行路绝。
苹果用户专用赞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