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大图书馆厉害了,萧山这座桥,竟是新石器时代遗址,推进了浙江文明史1000年!-萧山日报这里

厉害了,萧山这座桥,竟是新石器时代遗址,推进了浙江文明史1000年!-萧山日报这里
点击蓝字关注这个神奇的公众号~
一入伏天深似海,
每天虽要从头到脚各种物理防晒&挂空调,
但朋友圈晒风景大片的节奏依旧停不下来!
最近一处家门口的古桥竟震惊了朋友圈,
原来它有如此的前世今生故事,
竟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推进浙江文明史1000年,
还入选了杭州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
?
地名作为最常用的社会公共信息之一,与小伙伴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发挥着管理、服务、军事等功能,更发挥着文化传承、纪念等功能。近日公布的《杭州市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情圣终结者,萧山有9处地名入选,分别是:长巷村、大义村、涝湖村、山头埠(古街)、衙前镇、跨湖桥、渔浦、越王城山、航坞山。
建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目的就是要切实保护好这些地名,让这些带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地名一直传承下去醉拥江山美男。

▲上世纪90年代的跨湖桥 来源:萧山日报
说起跨湖桥无影无踪造句,萧山人肯定都不会陌生。此次入围《杭州市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上榜的理由是: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近现代重要地名。
跨湖桥是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由中书舍人孙学思所建,名“跨湖桥”,桥两端筑以长堤,横亘湘湖,从此湘湖被分成两部分,桥之西南称“上湘湖”,桥之东北称“下湘湖”白罴。
雍正六年(1728)重修跨湖桥,狗蛋的博客将石拱桥改为板桥,桥长四丈,桥门宽1丈2尺。嘉庆十二年(1807),又改建为石拱桥华中农大图书馆。光绪三十年(1904)又一次重修。

▲湘湖跨湖桥风景 来源:萧山日报
抗日战争时期,跨湖桥被侵华日军炸毁栗再温。抗战胜利后,跨湖桥重建,改为石板桥。1961年黄翠珊,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平板桥,跨径6米,宽4米。1984年,为满足交通需要,在该桥旁边又建起一座双曲双肋单波公路桥王晴川。
2006年12月嬴疾,在湘湖开发建设中,拆除这两座桥梁,新建一座长90.9米、宽7米、高5.3米、最大跨度8.3米的多孔马蹄形石拱桥顾晓岩,次年5月建成,仍名为“跨湖桥”;并在其旁另建了一座长19.20米、宽3.5—4.1米的仿古桥梁,称“老跨湖桥”砂锅娘子。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来源:杭州旅游网
20世纪90年代,在跨湖桥西侧3次发掘出土大量距今8000—7000年的史前文物,故名“跨湖桥遗址”。跨湖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南漳水镜论坛。2005年3月,遗址被公布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遗址面积为1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厚1—3米。经考古发掘,有建筑遗迹、独木舟及相关的重要遗迹发现,出土遗物有大量骨器、木器、陶器和动植物遗存等,经碳十四年代测定,距今8000年左右。其中,独木舟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最早的独木舟及相关遗迹血色赌石。独木舟的发现,使跨湖桥遗址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跨湖桥遗址以其新颖独特的文化面貌,列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跨湖桥遗址被发现前,浙江人最引以为傲的估计是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遗址了黄元申近况。没想到萧山城西一处并不起眼的地方,竟会改写浙江的文明史——跨湖桥遗址的发掘,使浙江文明上推了1000年,有了8000年的深厚文化底蕴。
看完小编有种说不出的自豪感,
会玩的萧山小伙伴周末可以妥妥,
湘湖&遗址博物馆韵味游!
来源:《萧山日报》
文字:周颖、高尔华
编辑:evakittychic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我能歘,
萧山日报这里一个有态度的微信号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