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抗洪总指挥-SWMM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每每念起这首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雪》,霸王之气纵横唇齿园丁的乐趣。江山如此多娇,想当英雄也先得有把好腰。要数这腰好的,汉武帝刘彻算是其中之一了。四岁金屋藏娇,十六岁登基。在位54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间,察举推恩、独尊儒学、平定南闽、北伐匈奴、出使西域等一系列操作更是让文景之治后内忧外患的汉王朝走向了汉武盛世的大一统局面。
汉世宗,即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族,是汉王朝的第7位天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刘彻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汉太宗刘恒的孙子、汉太祖刘邦的重孙子。公元前87年刘彻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谥号“孝武”,庙号世宗。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皇帝朝内是天下臣服狗洞打一字,朝外可是宝宝心里苦!一生困乏于城围之中,内有倾权之危,外有乱民之祸,书盈四壁的奏折,让人案牍劳形。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收回地方政权,废黜太子刘荣,后立刘彻为太子,为其铺平了执政的道路。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在汉武帝实际掌权的前六年,朝政上下都由太后窦氏一手把控,而武帝以游猎之名,实则屯粮铸币、广揽军事将领、积极改良马种、研究匈奴战术,为北伐匈奴做了充分的准备。
汉武帝在位期间,富于创新和改革,后期虽染巫蛊之祸的污名,但下面这些历史成就足以让其配得上“秦皇汉武”的赞誉:
1、汉武帝是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先是六年一个年号,后来四年一个年号。
2、汉武帝是第一位在统一的国家制定、颁布太初历的皇帝,以正月为岁首这一点,一直用到现在。
3、汉武帝时期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史书《史记》,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4、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秦统一后我国见于史籍记载的《舆地图》。汉代已明确出现了关于国家的地域概念,这对后世自然地理研究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5、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武帝亲自策问,选拔人材做官。后世科举之制始此。
6、汉武帝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始于此。
7、元朔五年为五经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地方郡国可按一定条件选送一些人,可受业如弟子。经考试,能通一艺以上,可用作官吏。从国立太学生中选拔官吏始于此。
8、汉武帝在尊儒术时,又“悉延(引)百端之学”,形成了在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同时,又兼用百家的格局。这点对后世也影响巨大。
9、元封二年(前109年)炎黄血少,汉武帝亲临现场督察堵塞黄河瓠子决口现代鲁宾逊。自秦统一后,皇帝亲临现场治理黄河,这是第一次。
10、汉武帝时推广耧车(土法播种机)下种,此后这一方法在中国用了两千多年。
11、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打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在中国历史上属首次。
12、汉武帝元封六年(前105年)以宗世女细君为公主嫁乌孙和亲。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与西域国家和亲贺满姑。
13、在轮台、渠犁屯田,并置使者、校尉。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今中国新疆地区屯田。
14、汉武帝时用井渠法作龙首渠,后传入今中国新疆地区,并进而入波斯等地。
15、从西域引进葡萄、苜蓿种植,从大宛引进了良种马—天马,西域的乐曲、魔术传至中国,中国的铸铁技术、丝织品、漆器传至大宛等地。
16、汉武帝外施仁义,实行德治;同时又重视法治,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这在历史上也是首次。
17、元封五年(前106年),为加强对地方官吏和豪强的监察,置十三州部刺史,令六百石级别的刺史督察二千石级别的郡国守相。
18、为加强皇权,改革丞相制度张宏民简历,设立中朝(内朝),对后来的丞相制度演变发生了重大影响。
本篇文章要讲述的就是关于瓠子决口事件俞扬和。《玄中记》曰 :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及其气流届石,精薄肤寸,不崇朝而泽合灵宇者,神莫与并矣。而《管子》曰: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故曰水具财也。五害之属,水最为大。自古以来,华夏之地爱早已离开,水患泛滥,大禹治水更是长达三十年之久,即使路过家门口也不去看看家人。万顷良田瞬间一片泽国,灾害之地饿殍遍地,对于以土地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百姓来说,土地就意味着生命。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治水乃其经国之策,水利兴则天下定。
汉武帝是一位信奉“治水治国”、致力水利事业的皇帝。他曾经专门颁发过号召兴修水利的召令。他说:“农,天下之本也。泉流灌浸,所以育五谷也。”在这一思想主导下,他始终力倡兴修水利,先后批准修建了著名的漕渠,将由黄河经渭河通向京师长安的漕运,由过去的耗时半年缩短到三个月;龙首渠,引水灌溉了万顷盐碱地,使之从过去的低产田变为高产田;六辅渠和白渠,后续和配套了秦人留下的郑国渠,使之发挥了更加显著的作用和效益。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元光二年),汉武帝策划马邑之战,试图诱捕匈奴大单于,使汉朝结束了自西汉初年以来奉行的屈辱的“和亲”政策,拉开汉匈之间近半个世纪的战争序幕。汉武帝元光三年(前132年)五月,黄河在瓠子决口。据《史记·河渠书》记载:“河决于瓠子,东南注钜野,通于淮﹑泗。”《汉书·武帝纪》载:“河水决濮阳,泛郡十六。”而在此之前,黄河曾堤决于酸枣县(今河南延津县北十五里)。
1、瓠子河出东郡濮阳县北河,由董口镇入鄄城境,经鄄城城南东流,经雷泽湖北入郓城然后汇入济水;
2、钜野,也即巨野;
3、《风俗通》曰:江、河、淮 、济为四渎(du,冯月平第二声,水沟,小渠,亦泛指河川)小林优美。渎,通也,所以通中国垢浊。《白虎通》曰:其德着大,故称渎。《释名 》曰:渎,独也。各独出其所而入海。——《水经注》。
给宝国同志来个四连拍,毕竟为了写这篇文章,小编可是一集不落地重新追了一遍他的《汉武大帝》:
当时瓠子决口已“广百步,深五丈”,水流湍急,料物不济,堵口非常困难,“徒塞之,辄复坏”。汉武帝接到灾情后,即命大臣汲黯(濮阳人)、郑当时调发人夫和罪徒逾十万人堵塞决口,但往往堵塞后又被冲坏。那时朝中的丞相是武安侯田蚡(fén)(汉武帝的舅舅),他的奉邑是鄃(shū,舒)县,以鄃县租税为食。而鄃县在黄河以北,黄河决口水向南流,鄃县没有水灾,收成很好。所以田蚡对皇帝说:“江河决口都是上天的事,不易用人力强加堵塞,即便将决口堵塞了,也未必符合天意。”此外望云气和以术数占卜的人也都这样说。水、旱、蝗、地震、山崩、瘟疫等灾害在古代被看成上天降下的惩罚,以警告主治天下的皇帝(真实的原因是田蚡为了使自己原本为滞洪区的田地免遭水淹而用玄术之说忽悠皇上,表为天灾,实为人祸)。但武帝渴望建功立业,让匈奴大单于对自己俯首称臣,同时为了巩固自己政权的需要,为此一站,汉武帝不惜倾举国之力。治河所需的人力、物力也相当庞大,更可能经年累月堵而复决,徒劳无功。汉武帝最终选择征战匈奴。此后,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吏没再组织治河,只是对灾民进行赈济。以后的二十年,黄河的决水反复威胁着梁、楚之地的百姓。致使近二十年间,河患横行,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汉书·食货志》记述当时的情形说:“是时,山东被河灾,乃岁不登数年,人或相食,方二三千里。” 《盐铁论》更描绘了当时灾区的惨况:“(黄河)泛滥为中国害,菑梁、楚,破曹、卫,城郭坏沮,蓄积漂流,百姓木栖,千里无庐,令孤寡无所依,老弱无所归华商领先基金。”尤其是濮阳一带,尽成泽国,饥民蜂起,民怨沸腾。梁、楚之地的百姓饱受水患之苦,挣扎在生死边缘的二十年,恰是西汉军队开疆拓土、战无不胜的二十年。元朔、元狩年间,汉军收复河套,将河西走廊纳入王朝版图,并彻底将匈奴人赶到漠北。征讨西南夷,王朝的西南界远至高黎贡山、哀牢山。元封年间,对朝鲜用兵,汉王朝的辖境南至朝鲜半岛中部江华岛一线。
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在东海寻仙未果后,带领群臣于泰山封禅相约魔界。二十年来,巨大的军费掏空了国库,粮食产量持续减少,决水四溢的梁、楚之地尤甚。汉武帝终于想到黄河决口。封禅后的次年,他来到瓠子督促治河。于是命汲仁、郭昌调发兵卒数万人堵塞瓠子决口,阻止水涝,天子从万里沙祠祷神以后,回来的路上亲临黄河决口处,沉白马、玉璧于河中祭奠河神,命群臣及随从官员自将军衔以下,都背负柴薪,填塞决口。当时东郡百姓以草为炊,柴薪很少,因而命砍伐淇园的竹子作为塞决口的楗。天子亲临决河处,悼念塞河不能成功,便作《瓠子歌》:
(1)
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兮虑殚为河。
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钜野溢,鱼弗忧兮柏冬日。
正道驰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放远游。
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
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颜炳燕。
齿桑浮兮淮泗满,久不返兮水维缓
(2)
河汤汤兮激潺湲曹吉利,北渡回兮汛流难。
搴长筊兮湛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
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
颓林竹兮楗石菑,宣防塞兮万福来。
大意是:瓠子河决啊有何办法,浩浩瀚瀚啊民居已尽为河。尽为河啊地方不安,河工无休止啊吾山已经凿平。吾山已平啊钜野泽外流,水族喧嚷啊迫天齐日。河道废弛啊水离常流,蛟龙驰骋啊正远游。水归旧道啊神福滂沛,若不封禅啊怎知此事!为我告河伯(河伯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黄河水神,原名冯夷)啊因何不仁,泛滥不止啊愁煞人。河浸齧(niè,聂)桑啊淮、泗水满,久不归故道啊唯愿水流稍缓。”另一首是:“河水汤汤(shāng,商)啊流急,北渡回曲啊疏浚难。揭草埽于决口啊沉美玉于河,河伯纵许息水啊奈薪柴不足。薪柴不足啊卫人获罪,民烧柴尚不足啊如何御水!伐淇园之竹啊楗阻石柱,堵塞宣房啊万福来。”于是塞住了瓠子决河,在决口处筑了一座宫殿,取名为宣房宫。并修二条渠引河水北行,恢复了禹时的样子,梁、楚地区重又得到安宁,没有了水灾。
宣防塞决是我国古代治黄河史上的壮举。宣防宫在中国的知名度不亚于大禹治水,宣防宫又名“宣房宫”,位于今天的滑县城关镇北苗固堤上,它是汉武帝当年在决口处建造的“总指挥部”。
唐代诗人高适泛舟黄河经瓠子决口(在今滑县)时凭吊汉帝治河功绩,以大禹比武帝,讴歌武帝在黄水决口瓠子时,督率军民斩竹塞口,功成滑台,千古留名:
茫茫浊河注,怀古临河滨。
禹功本豁达,汉迹方因循。
坎德昔滂沱,冯夷胡不仁。
激潏陵堤防,东郡多悲辛。
天子忽惊悼,从官皆负薪。
畚筑岂无谋,祈祷如有神。
宣房今安在,高岸空嶙峋张雅卓。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帝王亲临治水第一线,汉武帝是唯一的一个,可以毫不夸张地可以称其为“史上最牛抗洪总指挥”。
抗洪成不成,不仅需要众志成城的精神,更需要科学选择抗洪措施。在堵塞瓠子决口时,大家都认为河里有河伯这样的水神存在,于是先往河里扔白马玉璧等进行祭拜,然后用柴薪和淇园的竹子抗击洪水。说起抗洪,就不得不提起那些抗洪神器了。小编从小就生长在河边,毗邻长江主河道,见惯了河涨河落,每当年中时节,河水浑浊之际,洪汛便不期而至,沙袋就成了御用的抗洪神器。
前几年,网上讨论过德国抗洪神器的火爆文章,它在德国叫Spundwand,一般由15cm厚的铝合金压制成长2m的口字型铝梁。后来经过查证,是奥地利小镇Grein的多瑙河洪水爆发时使用的抗洪挡板。
看起来,好像很可靠的样子。。。但是这个堤坝嵌入地基很深,且还要从外部予以加固,感情需要懂力学、水动力学、物理学、地质学等学科的技术人员来安装才靠谱啊!看到这些沙袋们坐不住了,然后是网友们坐不住了,于是天降国产抗洪神器:移动折叠式堵水墙。它的抗洪原理是利用充水式帆布的防水袋,一个不透水的大水囊,展开时可以达到六米,收起来不到一米,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关键时刻比如哪个地方出现漫堤的险情或者决口比较小,就可以把这个移动折叠式的堵水墙搬到现场,立刻进行组装、拼接、充水,10分钟就能发挥挡水的作用。
除了上面的这些,大家知道的抗洪神器还有哪些呢?
2018年汛期将至,向即将要奋斗在一线的军民抗洪战士致敬!魏海明!!
QQ群:668580711
微信ID:ysc1320190382
欢迎关注或者投稿